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肿瘤防治杂志》 > 1998年第3期
编号:10277744
小儿颅内脂肪瘤三例报告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肿瘤防治杂志》 1998年第3期
     作者:赵 燕 李友祥 肖天庆 李振云

    单位:青州市(262500)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;青州市(262500)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分院;青州市(262500)山东省青州市中医院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颅内脂肪瘤很少见 颅内脂肪瘤很少见,约占颅内肿瘤的0.1%,以往临床诊断较为困难,偶于尸检中发现。近年来由于CT,磁共振(MRI)的应用,对颅内脂肪瘤已能及时确定诊断。现将我们诊治的3例小儿颅内脂肪瘤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例1,女,12岁,出生时前额眉间部及左眉弓上方各有一圆形肿物,以后逐渐增长,无不适症状。查体:智力发育正常。于前额眉间部及左眉弓上方各有一肿物,分别为3cm×3.5cm、3.5cm×3.5cm大小,表面皮肤正常,触之较硬,无移动性,眉间距增宽,眼裂小,左鼻翼缺如,Ⅰ °唇裂。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。无视神经乳头水肿。颅骨平片,额骨中线部局限性,颅板变薄,并有小圆形骨缺损区,偏左有一类圆形钙化影。CT扫描,左额骨局限性变薄并有缺损,该处颅内有一小低密度灶,前部大脑镰钙化,大脑镰与胼胝体间有一类圆形较脑脊液更低的低密度灶。无增强效应。临床诊断:胼胝体膝部与颅外相通性脂肪瘤。手术切除颅外及颅内近颅板部肿瘤,病理诊断为脂肪瘤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例2,女,7岁,1年前开始出现抽搐,为小发作,每日1~2次。查体,智力发育正常,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,无视神经乳头水肿,颅骨平片,侧位缘可见“贝壳样”钙化影,MRI,T1信号上于胼胝体体部,压部有一带条状高信号灶,T2信号上仍为高信号。该处的胼胝体发育不良。临床诊断:胼胝体体部,压部脂肪瘤,胼胝体发育不良。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。

    例3,女,10岁,从小智力低下,4岁开始抽搐,为小发作,每月2~3次,同时左侧肢体活动受限。查体:智力低下,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,左侧肢体肌力3~4级,肌张力增强,腱反射亢进,左侧Babinski征阳性。无视神经乳头水肿。MRI,T1信号上于胼胝体体部有一类圆形信号影,T2信号上仍为高信号,胼胝体体部及压部缺如,右侧大脑半球萎缩。临床诊断:胼胝体脂肪瘤,胼胝体发育不全,右大脑半球萎缩。给予抗癫痫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。

    讨论 颅内脂肪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。多数人认为此肿瘤系先天性错构瘤,常伴有神经管发育不全的其它畸形,如胼胝体缺如或畸形,脊柱裂,脊膜膨出及额骨缺损等。脂肪瘤可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及具有脉络丛的任何部位;以胼胝体为多发部位(50%)。本组3例均发生于胼胝体,1例伴有唇裂,左鼻翼缺如及额骨缺损,2例伴有胼胝体发育异常,其中1例伴有右侧大脑半球萎缩。

    胼胝体脂肪瘤最常见的症状是多种类型的癫痫,约占50%,约有20%的病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,甚至痴呆。对于癫痫发作合并智力障碍的病儿,有条件者应做CT,MRI检查。本组3例肿瘤均较小,由CT,MRI检查及时确诊。

    治疗 儿童颅内脂肪瘤若位于颅内无重要结构处,又无任何临床症状,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,如有抽搐、可予抗癫痫治疗以缓解症状,若有梗阻性脑积水者可行分流术(侧脑室-腹腔分流术),据文献报道:手术切除疗效不十分满意,术后约半数病人癫痫仍存在,本组3例肿瘤均较小,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,仅1例将近颅板部肿瘤切除,余均以药物对症治疗。, 百拇医药